GPS定位使用不能突破应有的界限
发布时间:2023-06-06 16:40:52 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

“保密发货,实时定位”“定位录音神器,定位误差小于3米”……近年来,GPS定位神器花样越玩越多,时有某人被跟踪窃听的新闻曝光,引发人们对侵犯个人隐私的深深担忧,是时候对“跑偏”的GPS加强监管、加以规范了。

简单说,GPS是一种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定位系统。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方便灵活吸引了众多用户。GPS用于行车导航、物流运输、电话手表等领域,极大提升各行各业效率。但科技是把双刃剑,善立规矩,才能善用科技。

当下,网上网下都有各种GPS定位器在售,具备窃听窃照定位多项功能,其中大的像火柴盒,袖珍的仅硬币大小,加上无门槛买卖,无需实名“给钱就装”,导致汽车、充电宝、水杯等各种日用品,都可能成为我们身边的“间谍”。这些定位神器,虽打着“防盗录音”“防老人小孩走丢”等幌子,也不乏“有了这个,老婆老实多了”一类的暗示。GPS的定位功能,被某些不良商家宣扬可作他用,其中一些用途甚至违背了公序良俗,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正日益给更多人带来困扰。

GPS被滥用,侵犯了民众的隐私。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其重要性无需多言。利用GPS定位功能,偷拍、窃听、窥探他人隐私,违反了我国法律有关“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目的必须明确并经用户的知情同意”,以及“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明文规定,属于赤裸裸的违法行为。为此,一方面,必须不断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和监督执法机制。对五花八门的GPS定位器产品和销售安装环节,要进一步加以规范和引导,如可以压实平台责任,对购买者、销售者的资质进行审核,尽到使用提示义务;要求线下机构在安装GPS时,对使用者情况、设备用途进行查验登记。另一方面,顺藤摸瓜对参与相关交易者、非法获取他人信息者严惩不贷,同时畅通投诉渠道构建多元共治维权机制,定能形成震慑作用,肃清GPS售卖市场乱象。

隐私是每个人心灵的“后花园”,尊重他人隐私,既体现个人修养,也会放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突破界限去侵害他人隐私,则不仅违法害己,更无情伤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