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通州感慨:幸亏没卖房子没搬走!
发布时间:2023-05-24 08:00:42 来源:北京向东看

“幸亏没卖房子没搬走”

早上8点,在运河商务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有个例行早餐会。边吃边聊,氛围轻松。大家有一说一,开诚布公,协商解决问题。

窗外,盐滩路上,手拿咖啡、身着西装的金融从业者脚步不停;通惠河边,“老通州”陈宪迎正在健身步道上晨走。


(资料图)

运河商务区的幢幢高楼在通惠河北岸,陈宪迎住了30年的天桥湾小区在南岸。“过去,北岸几个村房屋低矮,路也坑洼,环境不好。一场大风过去,树上能挂不少塑料袋。”那时,陈宪迎总盼着搬家,“通惠河也有一股味儿!”

话锋一转。“多亏没卖房子!老伴退休后爱拍鸟,这两年在家门口就拍着过白鹭、银鸥。”说话间,一条形似乌篷船的智能清理船来到眼前,两条柔性臂巧妙地把河面上的絮状物收集起来,利索地“吞”进滤网。

随着近年来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五河交汇地区近50万平方米的水域已经还清,水质从曾经的劣Ⅴ类恢复到了地表Ⅳ类。

河道还清,生态改善,让一度陷于发展“洼地”的五河交汇地区,有了向高质量发展跃升最为雄厚的“绿色资本”。“可着全北京市,伴着运河而生的商务区,我们是独一份!”运河商务区招商负责人冯宇语气中透着自豪,“几乎所有来运河商务区考察的项目团队,都对这里的生态环境特别满意。”

水清岸绿的运河水道自不必说,周围簇拥着西海子公园、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奥体公园等优质绿色空间,不远处就是燃灯塔、大光楼、文庙、紫清宫这种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还有那颇具艺术气息的“千荷泻露桥”,以及可以搭乘运河游船的码头……

就在不久前,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突破2万家,其中有不少是从中心城区疏解来的重点项目,很多企业一眼就相中了这里的好环境。

清末这里就是金融街

让陈宪迎感受深刻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有“洋气十足”的产业生态。“不是这个总部,就是那个总部。过去挺落后的一个地方,现在鸟枪换炮了嘿!”

每次听到居民这样的评价,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主任、运河商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正航都会很开心。他告诉记者,运河商务区的发展还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对标银行总部云集的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打造一处国际范的金融高地。

五河交汇处,历史上就有金融产业的基因。

600年前,这里曾是京城东部著名的码头,每年约有600万石军粮从南方运抵。据史书记载,清朝末年五河交汇地区包括票号在内的金融机构将近300家,是一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今天的五河交汇处,金融产业再次兴盛,不过靠的不再是水运和码头经济,而是不污染环境、占用空间小、产值较高的金融类机构。近年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的财富管理相关总部等相继落户,运河畔的金融城渐渐崛起。

绿色金融是运河商务区最具特色的金融板块。所谓绿色金融,是通过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

林正航告诉记者,“十四五”时期,运河商务区要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集聚金融科技企业超过110家;吸引绿色金融机构落地超过10家;绿色信贷规模突破200亿元;实现碳配额、自愿减排量等累计成交超1亿吨;集聚财富管理机构力争超过200家。

今年,绿色金融领域的一件大新闻,就发生在五河交汇地区:从中心城区疏解、落户于运河商务区的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助力。

还是在五河交汇地区,工商银行北京通州分行辖属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今年也成为全国首家通过“绿色网点”服务认证的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工行北京通州分行已为通州区多个水环境治理及改善项目提供全方位融资支持。

运河商务区持续擦亮绿色发展金名片,也令很多业内人士欢欣鼓舞。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程琳说,运河商务区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与绿色发展的方向是高度契合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与绿色相关的企业、研究院和投资机构落户。”

标签: